新闻中心

论执行力的重要性——“观视频谈感想”有奖征文文章展示

来源:原创   人气:1987   时间:2019-09-04

“观视频谈感想”优秀文章展示

重要通知

近期,公司组织了“观视频谈感想”的有奖征文活动,各部门员工积极响应,纷纷就视频进行观后感分享。通过一系列的审稿评选,征文评审小组选出六篇优秀文章,予以公示。



一等奖

用心干

——孙玲

第一次看到这段视频是2017年11月公司总群中,为什么时间说的这么准,因为我习惯把关于工作的所有信息进行保存。并且对这段视频印象深刻,再次观看,颇有感想。

——赚不到钱赚知识、赚不到知识赚经历、赚不到经历赚阅历

 

第一 工作不养闲人,团队不养懒人

甲在公司是老资历,对公司各个方面肯定要比乙熟悉,是有优势的,至于公司晋升乙,无非两点原因:1、不是别人进步太快,而是自己还在原地踏步;2、自己进步的速度比别人慢,时间越久差距越大。

一般而言,大型企业的各项要求、标准相当明确,几番考核,排名显而易见;小型公司虽然没有大企业那套系统的考核标准,毕竟公司只有那么大,做的好与不好每个人都看的到。有句“不怕神一样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虽话糙但理不糙。公司是由各个团队组成的,团队是每个人组成,拉团队的后腿,自然会被淘汰。

 

第二 不情绪化工作,有全局观念

对于接待客人这件事,不是甲做的差,而是跟乙对比起来就没乙做的好,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具体从如下方面分析:首先,甲在接到任务时,情绪并不是很好,情绪化工作绝对不是最好状态,顶多是任务式地完成领导要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这种态度在工作中会带来极其严重的隐患;其次,与个人思维习惯有关,被动式的走一步看一步,不具备全盘考虑的概念。难能可贵的是,面对下属的质问,这位领导并非一顿劈头盖脸的数落,而是礼貌回复,且巧妙的安排一件事情让甲心服口服。而乙的晋升,冲劲十足状态非常好,尽管领导只提到了会有客人来考察,并没有进行具体的安排。但乙想领导所想,自然就会做的非常全面周到。

在工作和生活中,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全局观念,面对熟悉的事情,应该采用更加完善的方式进行处理,同时不断总结经验,将好的方法分享给公司同事;面对不熟悉的事情,行动之前应该多思考、多问,不是谁一出生就会做什么事、熟悉什么行业,更不是谁一生下来就比别人优秀。只要用心,擅于扩散性思维与举一反三的思考,就能做好本职工作。

作为下属,不把生活中的不顺带到公司,更不把领导或同事的批评指责逆反情绪扩大。同样,作为管理者,也不要情绪化对待下级。对于下级做的不好的地方,须注意批评指正的方式,因人而异,采取科学的方法引导。

 

第三 事前安排、事中监督、事后检查

分配工作时,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彼此取长补短,人尽其用。有的员工只从领导的一句话中,便能想到后续所有的安排;而有的员工只能对其进行步骤式消化,对于后者,管理员务必要说清楚,想要达到什么目的、具体有什么要求。含含糊糊不说清,导致出现漏洞与差错,不可挽回。

举个列子:比如要去某地进行投标报名,部门负责人应该细化工作,安排任务。接到任务的同事就应该想到以下几点:1、按文件要求做好每一项准备工作,有困难的地方第一时间跟上级沟通;2、要求什么人去报名,派谁去比较合适;3、查询最便捷的往返时间、线路、车票预定及是否安排住宿等细节工作。

管理者不能一交代下去就不闻不问或等出了问题才知道,应该要在可控的时间节点询问工作进度,安排是否合理,通过沟通是否有更优化的方案,让同事下次做的更好。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导致失败,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有机会补救。事情不管大小,养成好的工作习惯。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就算是管理者也怕有疏漏,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一面,可以适当邀请同事帮忙检查资料。

每一件预计以后会出现的事情,应该归纳、总结经验,针对疏漏的地方,下次务必调整、改正。每件事情可大可小、可细可粗,就看员工能想的多细、想的多全、想的多远。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可以运用到人生各处,一通百通,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用心好好干,力创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二等奖

重新认识“执行力”

——刘作武

120年前,一本不超过100页的小册子——《把信送给加西亚》横空出世,风靡世界。这本书讲述的是19世纪美西战争中一个真实的故事。当时的美军急需把一封信送到古巴将领加西亚手中。但没人知道加西亚在哪里,这时安德鲁挺身而出,不问缘由,不谈条件,以绝对的忠诚和责任感,奇迹般地完成了任务。《把信送给加西亚》出版后,大量的管理者成批购买这本书,每个员工人手一本。“执行力”这个词,成为了那个时代管理界的关键词。

其实,无论在哪个时代,对于对公司和对个人,“执行力”都很重要。但是在我看来,个别员工的执行力差是个人的能力问题,而如果是公司的整体执行力差,那就是公司的管理问题。视频当中,赵总把联络一家要来公司考察客户的任务安排给李丹和佳航之后,得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反馈。李丹的反馈中信息零碎,并没有关于客户的完整信息。而佳航的回答中,不仅有客户的基本信息,还给出了相应的应对方案,以及对天气等风险因素的考虑。从这一任务上来看,佳航的能力似乎远胜于李丹。事实上,这个结果有些出乎意料,因为李丹是个在公司工作了好几年的老员工了,按理不应该犯这样的错误。那为什么在这次任务当中,她俩在执行效果上出现了如此大的差异?多次翻看视频,我发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佳航和李丹,其实代表了公司里面典型的两类人,佳航代表了积极努力,做事周全负责任的员工,而李丹是那种只会表浅的完成上面交代的任务,也就是常说的“混日子”的人。所以在面对这个任务时,佳航完成地很出色。相反,李丹接到任务时,尽管当时赵总说了一句:这是一个重要任务,但李丹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依然只是做了表面功夫。

所以看完这个视频,作为一名中层管理者,我产生了一个思考:佳航这样的员工确实是任何领导都会喜欢的,但是像李丹这样的员工,公司里肯定也有。公司是一个团队,一个整体,木桶原理告诉我们,决定成败的是最短的那个木板。因此,作为管理者,我们应该如何管理像李丹这样的员工呢?考虑了很久,我觉得答案就在执行力这三个字上。

执行力的确需要重视,但是作为一名管理者,过分强调员工的执行力,就会像在军队里,当下属和上级的意见不一致的时候,上级会试着说服下级。如果说服不了,上级可能会说: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当下级想再争辩两句,上级会说:这是命令!在军队里,可以采取“军队式管理”,强调绝对服从。但是,在企业里强调“绝对服从”,可行吗?很显然,是不行的。并且,过分强调员工执行力的管理者,通常是想用“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的逻辑,掩盖自己无法说服别人的能力缺陷。因为这世界上还存在一个“不值得定律”。

什么是“不值得定律”呢?就是如果你觉得一件事不值得做,你就不会把它做好。不值得定律,是“用人”时最重要的定律之一,它要求管理者必须赋予每一件事值得做的意义,而不是模仿战争片说:这是命令。比如在视频中,如果赵总给李丹布置任务时,引导她,仔细告诉她联络客户的重要性,那么以李丹的能力,她的表现一定不会如此差强人意。

做任何一件事情,都有WHAT(做什么)、WHY(为何做)和HOW(怎么做)三个部分。最差的管理者,只告诉员工做什么;好的管理者,会教员工怎么做;最好的管理者,还会告诉员工为何要做。那么,我作为广东分公司的管理者,应该如何教员工从做什么,怎么做,到“为何做”的境界呢?

一是说明“意义”。我是个喜欢看战争片的人,我发现几乎每场大战前,将军都要发表演说。而将军这个演说的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赋予战争意义。所以,作为管理者,我应该找员工谈公司的梦想。乔布斯为了让百事可乐总裁约翰·斯卡利加入苹果,就说了句著名话:你是想卖一辈子糖水,还是跟着我们改变世界?当然不只是乔布斯,许多世界知名企业的创始人都会有意无意地谈梦想。从实用的角度说,梦想最大的作用之一,就是赋予重复、繁琐的工作以意义,告诉员工我们不是简单的“搬砖工”,而是伟大的“梦想家”。

除了与员工谈公司的梦想之外,我也可以在关键项目前,召开誓师大会;结束后,召开表彰大会;在过程中,前线慰问等。这些形式感都有助于赋予项目以意义。

二是讲清“道理”。这是对管理者基础能力的考验。因为管理者要跟员工讲清楚,这个工作任务和最终的业绩,或者整个公司、个人的成就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必须做这件事?比如视频中联络客户考察公司的这个任务,李丹正是因为不理解其中的因果逻辑,所以执行效果很差。因此,我作为一名管理者,对于一些基础部门,比如行政、财务、人事,更要讲清楚他们的工作,和公司成功之间的关系,否则他们会觉得自己在做“没有什么价值,但总得有人做的事情”。

三是鼓励“自发”。我是一对儿女的父亲,所以我很清楚: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小孩,但每个人都喜欢自己的小孩。一个母亲带大自己的孩子,和带大别人的孩子,状态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我作为管理者应鼓励员工参与决策。比如可以问员工:你觉得这事怎么做好?和他讨论,一起优化方案。让员工觉得这是他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事。让员工参与到决策中,能无形中提高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他会觉得这份工作更值得去做。

当然作为分公司的负责人,我除了要看到员工执行力问题的背后,是管理层的沟通和传递问题,因为从这个意义上讲,有效的沟通是提高企业管理组织运行效益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也还要看到,毕竟现在分公司刚起步,还有很多制度和运行机制没有完善。同时在人力,技术和资金上也缺乏,需要总公司的全力协助,但是一切都在慢慢步入正轨,特别是这边的市场前景一片光明。但机会是不等人的,还需要我们自己不断努力去抓住它。所以说在这样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关键时期,既需要佳航这样积极努力的员工,也要正确引导李丹这样的员工,除了让整个分公司的全体成员团结一心外,我们更需要总公司的全力协助。

主动和被动,向左还是向右?

——吴现丹

实际工作中,总会一些人只会完成上级指派的工作,而且与此同时也有那么一些人,好像每天都打了鸡血似的,完成本职工作后自己找活干,他的业绩总是很突出。看完视频后,不由自主地想到,我们做事是否像视频中的人一样,我们是属于哪一类人,我们是被动做事和还是主动做事。

被动做事和主动做事的区别是什么?

1、被动做事只接受上级的指派而不会自己发现并解决问题,而主动做事就是完成本职工作之后,还要去找一些工作的事去做,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在公司不只是完成既定的工作就万事大吉了,而是抓住一切机会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帮助公司更加的完善也能使自己更加有价值。

被动做事,只是看到眼前的事情,而不会自己主动承担责任,所以会封锁进步的途径,这是很不好的一种发展模式。

2、被动做事是固步自封的,不懂得学习新的东西,而主动做事除了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还会经常给自己充电,正是这种差异决定了被动做事的人将和主动做事的人的差距越拉越大。

我们的意识一定要发生转变,认识到主动做事的重要性,通过闲暇时间学习更多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在快速发展的今天保持不灭的竞争力。

3、被动做事的人,一般非常拖拉,做事没有条理,甚至会出现无法按时完成工作的情况,而主动做事会主动去做自己份内的事,比较积极完成给定的任务。

被动做事的人往往对工作带着厌烦的情绪,因为不喜欢,所以将个人的拖延行为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主动做事的人总是对工作抱有极大的热情,主动性强,效率自然高。

4、被动做事的人,很容易抱怨,觉得老天不公平;而主动做事的人,把每一项工作当作对自己的磨练,贯彻认真做事的态度。

被动做事的人,感觉很多工作都不想干,等到做事的时候就容易抱怨,怨天尤人,所以常常焦虑。而主动做事的人将这些压力转变为进步的动力,然后快速完成事情,这是两者区别。由此可见,主动做事应当是我们具有的做事态度。

我们为什么要学着主动做事?

1、可以使我们更加努力地完成工作。主动做事,就是从心底喜欢自己所做的一切,因此在公司工作中会完成地更加出色,主动做事对于自己和公司都是非常好的,是一种正确的工作方式。

2、可以使自己懂得更多。主动做事能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在完成本职之事后,还有时间和机会尝试其他的事情,那么接触到的东西越多,学得越多,这就会潜移默化地对以后造成一定的积极影响。

3、可以造成自我激励。因为主动做事之后,就会发现事情顺利许多,那么就会正向反馈给自己,自己是很棒的这个信号,如此就会更努力工作,形成自我激励的良性循环。

4、主动式做事,不仅对工作有好处,而且对整个人生也是有好处的,人的一生是非常短暂的,主动做事和被动做事会有很大的差异,主动做事则可以让人生更加完善。

在工作中形成一种良好的主动去做事的习惯,就会自然而然地带入到生活中,会发现节省大量的时间以及会在学习上下功夫,所以能懂得更多,也会活得更加精彩。

大家尝试主动做事吧,这样你就会发现人生跟开挂似的,百利而无一害。

三等奖


浅谈责任心

——杜文厚

用心干”,三个字,朗朗上口,都会说。“用心干”,三个字,做着难,难在用不用心。不用心,就难。用心了,就不难。诚然,一切的一切,都在于一个责任心的问题。说到这里,我就想谈一谈领导安排我培训责任师考试的事儿。

我从事文物保护工作,今年已整十五个年头。主要是文物保护工程监理工作,曾担任过三省连片土司遗址申遗等多处大型项目的总监职务。今年有幸加入了神匠古建公司的团队。初来乍到,领导就安排我一个重任:担任工程部经理,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对二十几名员工进行国家责任师考试培训。我首先感受到了领导对我的信任,并深感压力巨大。刚到公司,人人都是陌生的面孔。听说在培训的员工中,有的在工地,有的经常出差,别说培训了,就是认识都需要时间。这可怎么办呀,说实在的,做为五十岁出头儿的人了,开始还是打了一下退堂鼓。但瞬间仪式感的扪心自问,既然是三尺男儿,责任心使然,就要务必服从领导的任务安排。

培训事宜是和总经办的谢工对接的。谢工热心肠,就培训资料、培训方式等提出了很多建设性建议。我们确定的培训时间是每周一、三、四的晚上两个小时。培训时间的确定,都费了不少心思,要考虑学员的消化时间,就有了培训一天,自习一天的安排;还要考虑周五有的学员过周末,就把时间提到了周四。因为学员掌握文物保护知识的程度不同,讲课内容尽可能深入浅出。白天安排工程部日常事务,处理各项目部汇报要解决的问题,晚上准备培训材料。培训课前,我几乎每次先到教室,打开笔记本电脑,接上PPT投影机,把要讲的课件打开,等候学员们的到来。记得第一堂课,我讲的很提劲儿,但看着有些学员一脸模糊,像没睡醒的样子,我还是只管讲下去。等课间休息时,我问那几个学员,才得知原来是课堂中有些话压根儿没听懂。我一阵惊讶:原来是我的河南普通话做的怪。我很是惭愧,表示立改。说话间,我的手机闹铃响了,开始上第二节课。我语速放慢好多,遇古建专业术语就咬文嚼字的一字一句进行。这样下来,还真有效果。下课了,外联部曾工快速走到我身边说:杜老师,这堂课我听得津津有味。我会心的笑了一声说:我也赞下我自己,用心了用心了。

通过两个月的培训复习,文物知识薄弱的学员也都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两名责任设计师顺利通过,我第一时间通报,向他们表示祝贺。责任工程师今年虽无人过关,我从辅导老师的角度及时发给了学员如下的话:我也考的很砸锅,但请都不要灰心。国家政策给了我们再战的时间,愿学员们珍惜国家和公司领导赋予的大好机遇。信心来自实力,实力来自勤奋。没有平日的失败,就没有最终的成功,重要的是分析失败原因并吸取教训。事实上,责任工程师成绩还是可圈可点的,有了今年的闯关经历,总结经验教训,努力学习,坚信明年志在必得。

有了责任心,就没有干不好的事儿。责任心,人人都要尊崇!

态度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

——周丽芳

看完视频以后,我突然明白,没有谁生来就担当大任,都是从简单、平凡的小事做起,今天你为自己贴上什么样的标签,或许就决定了明天你是否会被委以重任。

工作能力的差距直接影响到工作的效率,每一个公司都急切需要那些能够积极主动负责的员工。优秀的员工永远不会被动地等待领导安排工作,而是主动去思考自己该做什么,并且竭尽所能地去完成。

很多时候,职场是残酷的。因为职场不看苦劳,只看功劳。入职之后,同样的起点,同样的事,总有少数人会走在前面,他们是老板眼中的优秀者。

我一直在想:自己和那些优秀的人差距在哪里?仅仅是一张名校的学历差距吗?如何让自己也变得优秀起来?

我们作为职场新人,最重要的事就是学东西,学经验,只有学到真本事,你才能成为不可替代的人。还有一些新人把职场当学校,总等着有人来教自己,帮自己划重点。公司是给你发钱的,学校是向你收费的,所以请收起你在学校里的那一套,在职场中,是没有人会怜悯你的眼泪的。那么在严酷的职场竞争中,我们又该如何自处?

一、结果导向

在职场,过程不需要,结果才是最重要的。

对于老板来说,他不在乎你做事情的过程,他只会在意你是否完成了这件事情,在领导者看来,需要在什么时间达到对于没有结果的事情,就是什么都没有。哪怕是差一点和差很多,在任务目标前面,都是一样的。结果导向怎么做?

当你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可以问自己这些问题:我想要怎样的结果?在目前情况看,能达成吗?如果不能,怎么样才能达成?如果不知道怎样才能达成,谁可能知道?

二、不断自我否定,思辨大于执行

未经反省的人生,不值得一过。优秀的人和普通人之间的差距就在于:优秀的人能时时保持清醒,保持对生活的痛感。

我们只有保持谦虚,不断的自我否定、自我怀疑,才能得到更好方案。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在进行一项任务的时候,你可以按这样的顺序跟自己对话:我的方案一定不是最佳的方案。我在原有的分析思路上,想到位了吗?需要补充什么?我能否当作没接触过这个任务,去换一个全新的角度来思考这件事?我的这几个方案中,每一个环节都是必然成立的吗?有没有理想化的?

假设眼前的几个方案是别人抛出来的,我作为资源的提供者,来看看这个方案到底我能否接受。

最后,找到或组合成最佳的方案,然后不折不扣地执行下去。

三、时刻明确目标

如何做到目标清晰?

在争辩不休或者决策困难的时候,你可以问自己这些问题:做这个整体方案的目标是什么?提到眼前这个修改点的原因是什么?这个原因和整体目标匹配吗?如果匹配,就保留;如果不匹配,果断不要了。

四、时刻明确优先级

同一时间,重要的事情只有一件。只有内心对每件事的优先级是清楚的,才不会慌,尤其在接到新任务的时候,才有可能圆满、及时的完成每一件事。

如何明确优先级?对应该先做哪件事有困惑的时候,你可以问自己这些问题:领导说过的优先级是什么?在所有事情中,哪件事需要的时间节点最近?哪件事我可以更快速搞定,然后移交给下一个环节?有没有哪件事看似时间节点不近,但是后面工作量巨大的?

回答了这些问题以后,先做 A 的答案、然后做 B 的答案、再做 C 的答案,一件一件来,至于其余的,顺其自然。

五、告别个人英雄主义

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再强大的人,也需要团队,何况你不强。

首先,当你觉得自己很强的时候,你会下意识的表现出对“弱者”的不屑和欺凌,因为你聪明。

其次,当你希望通过一己之力完成某件事的时候,其成果往往会明显弱于与其他更专业的人合作的成果。

再次,在职场中,越合作,就会越紧密,无论是欢笑还是先有摩擦,再有欢笑。久久不合作的两个人,两个部门,将会越来越远。

六、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职场不是学校,没有人会教你,更没有人会手把手给你在课本上划重点,你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完成你的目标。

在遇到问题时,没人会怜悯你。眼泪,不是最佳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好的处理就是,以一个更酷的姿态把所有的委屈都咽回肚子里,变成自己前进的动力。

职场不相信眼泪,要么出众,要么出局。

总而言之,态度决定了你做事情的认真程度,而一般的人认真起来做事情会是意想不到的好结果。细节对于成功是很重要的,一个小小的不注意或是忽略,都可能与成功失之交臂,最终功败垂成。

工作态度与责任

——杨光龙

工作态度和责任心是我们经常探讨的话题,关于这个话题,我想谈谈自己的认识。

工作态度决定工作成绩,一个人的态度直接决定了他的行为,决定了他对待工作是尽心尽力还是敷衍了事,是安于现状还是积极进取。虽然不能保证具有了某种态度就一定能成功,但是成功的人都有着一相同的工作态度。在工作岗位上,我们每个人都持有自己的工作态度。有的勤勉进取,积极乐观,勇于奉献、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有的悠闲自在,得过且过,职责之外的事情一概不理,分外之事更不会主动去做,偶尔加一次班,也是牢骚满腹。这种人永远悲观失望,总是在抱怨他人与环境,认为自己所有的不如意,都是由环境造成的,从不自找原因,常常自我设限,使自己的潜能无法正常发挥,整天生活在负面情绪当中,完全享受不到工作的乐趣。我们在工作中要扪心自问,我脚踏实地、勤奋敬业吗?我有责任感吗?我的工作成绩与我的职位、与岗位对我的要求相称吗?我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公司而问心无愧吗?我们的技术还能更好一点吗?企业、个人的成功和辉煌取决于我们自己。敬业、勤奋、忠诚、进取是成功的前提和基石,企业渴望更多地拥有具备这种优秀品格的人。我们每个员工,不论职务高低、不管资历深浅,不管背景如何,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首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敬业勤奋、忠于职守,展现自己的才华、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行,态度决定一切。

什么是责任心呢?我认为,是员工由自觉、自愿转化到行动上的一种积极心态,把公司的事当做自己的事情来对待。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干工作、做事情时,时常抱着敷衍塞责的态度来应付,工作中出现问题时总是非常诚恳的对领导说“对不起、不小心,以后注意,坚决不再出现此类问题”,其实根本就没有仔细查找问题出现的原因,企业需要有责任心的人。不说别的,就打扫责任区卫生之类的小事来看,有的人总是等别人干完了或是快干完了的时候才匆匆赶到。问其原因,回答说:“还没到上班时间。”其实我们看看表,离上班时间仅差一两分钟。这些问题看起来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恰恰反映了员工的责任心。而正是这些体现员工责任心的细小之事,它确实影响着企业的信誉、效益,甚至失去了企业生存与竞争的市场。

在企业,我们必须坚守责任,有了责任心才能敬业,自觉把岗位职责、份内之事牢记于心,怎么去做、及早谋划;有了责任心才能尽职,一心一意扑在工作上,形成一种自觉行动。做到不因事大而难为、不因事小而不为、不因事多而忘为、不因事杂而错为;有了责任心才能进取,不因循守旧、墨守陈规、原地踏步,而是勇于创新、与时俱进、奋力拼搏。俗话说山上树木有高低,十个指头有长短,尽管一个人的能力有大有小,但都扮演一个共同的角色,那就是责任,责任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对家人,对单位乃至对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的认知态度。它是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一种基本素质,更是做好一件事情所必须的条件,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使命,它伴随着每一个人生命的始终。这说明每个人必须承担责任,在家庭是男人的要承担父亲和儿子的责任,是女人的要承担妻子和母亲的责任,在单位就要承担工作责任,而工作责任体现在做事上,体现在执行力上,体现在本职工作岗位上,更是体现在工作成效上。

真正优秀的人,懂得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赋予自己本身更高的价值。

如何赋予自己本身更高的价值?对于如今的社会来说,就是让自己的才能具备竞争力。

其实努力本身就是一种才能,且人人具备。那么该如何努力呢?“深度工作”、“深度学习”已经成了现下的体现高效率的代表词语,努力也需要有深度。

木桶理论帮助我们在学校各科平衡发展,取得优于他人的成绩,进入理想的大学。但有一点我们肯定都注意到了,高中开始分文理科,大学需要选择不同的专业,工作了,那些在专业领域具有突出表现的,更容易获得领导的赏识。简而言之,就是专精,有深度的努力就是专注发展自己的优势点,且不断地挑战更高的层次,做到极致。


分享到: